首页 >  新闻资讯  >  行业资讯  > 皮革行业 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:“十三五”皮革行业发展回顾

皮革行业 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:“十三五”皮革行业发展回顾

来源: 裘商网 编辑:fursmall 阅读:3569 日期:2021-10-12

内容摘要:裘商网消息以下是裘商网行业资讯为大家提供的皮革行业 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:“十三五”皮革行业发展回顾的新闻资讯,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裘商网消息:以下是裘商网行业资讯为大家提供的皮革行业 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:“十三五”皮革行业发展回顾的新闻资讯,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编者按

近日,由中国皮革协会牵头编制的《皮革行业发展指导意见(2021-2025 年)》(以下简称《指导意见》)正式发布。《指导意见》主要包括这几方面内容:“十三五” 行业发展回顾和“十四五”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、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、主要任 务和措施、保障措施和政策建议,以及附录皮革行业重点发展方向。为更好地宣贯《指导意见》,从本期开始,本刊选取《指导意见》中的主要内容连载,以方便读者查阅。

“十三五”皮革行业发展回顾

一、“十三五”皮革行业发展成效

1、行业保持平稳发展,皮革大国地位进一步夯实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承压前行,经济运行总体平稳,经济结构持续优化,企业从追求规模效益走向内涵式发展,注重提质增效,行业的竞争力持续提升,不仅进一步夯实了世界皮革大国的地位,同时也向世界皮革强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。

2020年,我国规上皮革企业销售收入9593.07亿元,利润总额537.89亿元;轻革产量5.77亿平方米,占世界总产量的20%以上;全国鞋产量约110亿双,占世界总产量60%左右。轻革、鞋、皮革服装、毛皮服装、箱包产量均居世界首位。

2020年,我国皮革行业出口总额680.67亿美元,进口总额152.39亿美元,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皮革行业首位,为我国稳增长、稳外贸、稳就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2、结构调整持续推进,贸易结构不断优化

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皮革行业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,新兴市场份额逐步提高,出口前三大市场(欧盟、美国、东盟)所占份额由2015年的54.54%下降到2020年的49.23%。对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比重从2015年的27.34%提升到2020年的32.86%,提高了5.52个百分点。从贸易方式来看,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额的比重由2015年的66.74%

提高到2020年的69.11%,提高了2.37个百分点。皮革行业出口金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从2015年的86.16%下滑到2020年的81.71%,下降了4.45个百分点;进口比重逐年提高,进口金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由2015年的13.83%提高到2020年的18.29%,提高了4.46个百分点,消费拉动进口的趋势日益明显。中国皮革企业海外投资步伐持续加快,设计、品牌、营销渠道、技术、标准、产业园区等国际合作全面开展。

3、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,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

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皮革行业紧紧围绕建设皮革强国的战略目标,不断加大研发投入,大力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,在绿色皮革化学品、清洁生产技术、智能制造等领域的诸多关键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,行业自主创新能力、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整体提升。皮革行业研究与试验发展(R&D)经费投入不断增加,投入强度保持中高速增长。

据行业统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个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个,具有制造业“双创”平台试点示范项目3个、中国轻工业重点实验室10个、中国轻工业工程技术中心7个,26项成果获得“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”,6个项目荣获“全国皮革行业节能减排环保创新奖”,并有一大批企业获得国家级、省市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、知识产权示范和优势企业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。一批重大的国家绿色制造、智能制造等项目顺利实施。同时,行业自主研发的技术以及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大幅增长,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专利申请年均授权数量较之“十二五”同比增长35.29%。

4、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,标准化工作取得长足进步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,鞋类、旅行箱包等主要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较高水平,国际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通报数量呈大幅下降趋势。

皮革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得到进一步完善,主导制修订了多项国际标准,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得到进一步提升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共制修订国家、行业标准212项,归口管理的标准总数达到566项;承担了1个ISO技术机构秘书处工作;推出系列团体标准,制定众多企业标准;积极开展国际标准(ISO)制修订,主导提出了11项鞋类和皮革国际标准提案,其中5项已由ISO正式发布实施,涉及制鞋领域鞋号、有害化学物质、物理机械性能,以及制革领域家具用皮革制品。截至“十三五”末,制鞋领域已发布的89项鞋类国际标准中,我国主导制定6项,占比达到了6.74%。标准工作为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。

5、推动落实“三品”战略,品牌梯队日益壮大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积极落实“三品”战略,品种丰富度、品质满意度、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。增品种方面,个性化、时尚化、品质化、绿色化皮革和皮革制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,部分细分消费品品类快速崛起,市场品种供给不断丰富。提品质方面,企业积极建立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,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,国货精品相继涌现并引领消费时尚,人民生活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。创品牌方面,安踏、李宁等品牌跻身国际知名品牌之列,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排头品牌引领产业发展,品牌形象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矩阵建设等不断升级。

截至“十三五”末,我国皮革行业有442家企业的497个品牌获得了“真皮标志”使用资格;制革和毛皮硝染行业有50家企业获得了“真皮标志生态皮革”和“真皮标志生态毛皮”使用资格,生态皮革企业轻革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轻革总产量的22%。“真皮标志”和“真皮标志生态皮革”企业作为行业领头羊,不仅在落实“三品”战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头作用,而且已经成为推动行业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,加快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。

6、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,绿色制造成效显著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制革、制鞋、毛皮加工工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,皮革、毛皮取水定额标准,制革、制鞋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等国家和行业标准,《制革行业节水减排技术路线图(修订版)》《制革装备行业技术发展路线图》和《制鞋行业装备升级路线图》等行业引导性文件相继发布,环保核查、绿色工厂认定和国家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积极推进。“真皮标志生态皮革”作为排头兵,为推动行业节能减排、绿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。

全行业环保意识显著增强,环保投入稳步增长。据行业统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环保治理和清洁生产投入年均增速达到7.14%。“十三五”末,皮革企业环保治理和清洁生产投入占销售收入总额的7.25%,较“十二五”未提高了2.57个百分点。随着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技术的提升与推广,制革和毛皮加工行业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幅降低,废水排放量、化学需氧量、氨氮排放量较“十二五”末分别下降13.5%、36.58%、39.45%,水重复利用率较“十二五”未提高10%。绿色化学品和节能新设备广泛应用,制鞋、箱包等制品行业水性胶粘剂和热熔型胶粘剂使用比重不断提升,有机废气集中收集、统一处理达标排放工作快速推进,末端治理设施建设加快完善。整体来看,行业污染治理水平不断提高,污染减排效果显著。

7、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,新模式应用明显增长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一批规上皮革企业加速迈向信息化综合集成发展阶段,带动皮革行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,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。据行业统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企业通过采用自动化、智能化技术和设备,劳动生产率较之前提升约26%。同时,支撑两化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日趋完善,精细化、柔性化、智能化生产水平有所提升,两化融合支撑的个性化定制、网络化协同、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应用显著增长,新消费、新零售加速发展,线上销售的比重大幅提升。据行业统计,“十三五”末,皮革行业线上销售的比重达15%左右,较“十二五”末提高约9个百分点。

“十三五”期间,行业骨干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,其中,8家企业成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。

8、产业集群发展水平稳步提升,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已形成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积极探索与实践向创新型、集约型、生态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之路,逐渐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。目前,与中国轻工联合会、中国皮革协会和地方政府共建的皮革产业集群共有42个,分布在14个省市,以长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、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环渤海地区为主。据行业统计,2020年皮革产业集群的销售收入总额4985.86亿元,达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的45.4%,较“十二五”末提高2.01个百分点。

皮革各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球皮革产业链供应链,有效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,采取“走出去”“请进来”的策略,扩大区域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着力推动当地品牌建设,其产业基础能力、产业链水平、环保治理水平,特别是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,已经成为推动扶贫攻坚、产业转型升级和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,名副其实地成为皮革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。此外,各产业集群在皮革专业市场建设方面也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。在新形势下,专业市场更注重自身品牌的推广和增值服务的引入,以及与商户、消费者的良性互动,逐渐从盲目扩张向理性发展转变,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转变。

9、配套行业快速发展,产业链优势不断巩固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产业整体配套能力不断增强,皮革化工、鞋材、毛皮动物养殖、皮革机械等配套行业快速发展,进一步夯实了我国皮革行业产业链完整的优势,充分保证了我国皮革行业的市场竞争力。

我国皮革化工企业在产品性能稳定和创新方面取得显著突破,国产皮化材料在全球的市场份额约占10%,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%。

各种新型原辅材料快速崛起,在性能提升和技术进步方面突飞猛进。以鞋业为例,鞋用材料的缓冲、回弹、轻量、耐磨、绿色等性能快速提升,国产领先品牌鞋材自主核心技术得到消费者认可,部分鞋用材料性能媲美国际品牌。

毛皮动物养殖行业发展更加有序、规范和科学,皮张质量普遍提高;养殖数量逐步趋于理性,2020年水貂、狐、骆取皮数量分别达到931万张、1253万张、1046万张左右,供求关系趋于平衡。

皮革机械行业在聚丙烯转鼓、皮张自动输送设备、智能裁切设备、鞋业自动化成型流水线等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,显著提升了皮革行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制造水平。

10、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,工匠精神进一步彰显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继续贯彻“科教兴皮”战略,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变化,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,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优化学科结构,使得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,人才质量不断提高,为皮革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。据行业统计,“十三五”期间,四川大学、陕西科技大学等院校向行业输送皮革相关专业各层次毕业生近3000名。

皮革行业围绕设计、创新,持续开展专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,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;“中国皮革协会奖学金”的资助范围从“十二五”末的五所院校扩大到七所院校,带动了行业一大批优秀企业积极参与到资助皮革学子的公益事业中;“中国皮革行业功勋人物、杰出人物、功勋单位、杰出单位”“中国皮革行业科技先导”“全国皮革协会商会先进工作者”等表彰活动相继开展,为行业发展树立了标杆和榜样;一批优秀技能人才参与“轻工大国工匠”评选,彰显和弘扬工匠精神;制鞋、制革、毛皮服装、箱包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和设计大赛持续举办,推动了多元人才体系的形成,一批单位和个人荣获国家和省市级五一劳动奖状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、工人先锋号,国家和省市级技术能手、轻工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。

11、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加深入,行业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
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皮革协会代表行业担任国际皮业贸易协会(ICHSLTA)副主席、国际皮革工艺师及化学家协会联合会(IULTCS)执行委员、国际制革者委员会(ICT)执行委员、国际毛皮协会(IFF)理事、国际鞋业技师联合会(UITIC)执行委员、国际鞋业协会联盟(CIFA)轮值主席、中国-东盟商务理事会(CABC)理事、中国-东盟鞋业合作委员会(CAFICC)中方主席;主办了第11届亚洲国际皮革科学技术会议(AICLST)、第38届国际鞋业大会(IFC)、2019中国-东盟鞋业合作委员会“中国鞋业走进东盟座谈会”,承办了第3届世界皮业大会(WLC),为全球皮革行业发展搭建交流、协作平台。同时,行业积极响应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发展战略,努力开拓新兴市场;与美国皮革原皮委员会(LHCA)等国际组织合作举办系列皮革推广活动;鼓励并资助我国青年皮革科技工作者和设计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、设计培训等活动。通过以上国际交流和合作,行业积极表达“中国声音”,彰显“中国形象”,共享“中国力量”。
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
1、劳动力资源短缺,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缺乏影响行业健康发展

一方面,“十三五”期间,受到人口老龄化与逐年递减的人口出生率的影响,我国的人口红利逐步消失,人口结构变化引起劳动力市场发生深刻的变化,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,且适龄就业青年对传统制造型企业的工作不太热衷,导致皮革行业劳动力资源短缺,招人难、用人难、留人难成为皮革行业人才市场的新常态。

另一方面,皮革行业所需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就职于行业的比例不高且流失严重,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行业科研和市场需求。行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亟需具备较高实操能力的技能型人才,具备综合能力的管理型人才,掌握自动化、智能化技术的专业型人才,创新型、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,如何吸纳、培养优秀人才并合理地用人留人,成为行业必须面对的课题。

2、自主创新水平不足,行业发展受制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不健全,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,研发投入比重偏低,基础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投入不足,新产品销售比重不高,创新人才匮乏,产出效率不高,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,行业合力攻关能力不足,在诸多环节掣肘之下,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受制。2019年,皮革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研发(R&D)投入强度0.69%,明显低于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工业企业1.45%的平均水平。

3、企业成本不断增加,利润空间受到挤压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劳动力等各类要素成本持续增加,且受制于市场供大于求、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,企业销售终端难以通过提价来消化增加的成本;环保政策不断收紧,企业用于环保治理、清洁化生产、环保管理等费用也不断增加;融资条件严苛,融资难、融资贵等问题仍然困扰企业。以上诸多因素加重了企业的成本负担,也使得企业盈利水平下滑,利润空间受到挤压,影响行业健康发展。

4、品牌影响力整体较弱,品牌附加值较低

“十三五”期间,尽管安踏、百丽等已经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,但我国皮革行业品牌影响力整体仍然较弱,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不多,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相对较少,在全球价值链中基本处于中低端水平。品牌附加值较低,产品设计理念、时尚引领能力和核心制造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,文化内涵和品牌积淀欠缺,在国际竞争中难以占据主动,尤其是箱包、皮革和毛皮服装等行业,大部分企业仍然以代工贴牌为主。企业创知名品牌受销售渠道单一、市场覆盖面窄、宣传投入大的影响,持续效果不强;受供给侧改革的影响,消费需求和消费特点发生快速变化,很多品牌难以跟上市场多元化和消费需求的变化,缺乏引领市场、引导消费的能力,发展滞后。

5、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较低,规模化生产优势难以体现

“十三五”期间,皮革行业自动化、智能化水平有所提升,但是整体来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,自动化生产的普及程度还不高,智能化推进速度和水平偏低,一些高端的自动化、智能化装备更是依赖国外进口。主要原因是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,使得规模化生产优势难以体现,进而导致设备投入回报周期长;为行业提供自动化、智能化设备的企业相对较少,设备价格普遍偏高,导致企业购置自动化、智能化设备前期投入大,投资意愿和能力不足,以上诸多因素给自动化、智能化生产的普及带来较大的阻力。

(下期请关注:“十四五”皮革行业面临的形势、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)

上面就是裘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:皮革行业 “十四五”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:“十三五”皮革行业发展回顾的全部内容了,更多皮革 养殖 水貂相关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行业资讯频道。

当前信息网址:http://www.fursmall.com.cn/news/4025.html该信息来源于互联网,内容中涉及的所有法律责任本站不承担责任,请自行识别内容真实性!
最新新闻资讯
裘商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本网原创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信息,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,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连带责任。